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文旅产业作为幸福产业、绿色产业和综合性产业,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亟需通过国企、民企深度合作及政策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4%,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9%,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
吕建中表示,尽管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占GDP比重稳步提升,但距离国际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以美国、日本为例,两国文化娱乐业占GDP比重分别达30%和20%以上,而我国作为文化大国,文旅产业的发展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
“我国文旅产业发展目前还面临国企创新动力不足,民企规模小、实力弱、人才缺等瓶颈问题。民营文旅企业长期存在规模小、实力弱、人才缺等难题,同时,鉴于文旅产业项目具有投入大、利润低、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金融机构针对文旅企业放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文旅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严重制约着文旅产业的发展,造成转型升级中产品创新能力低、品牌影响力不足。”吕建中指出。
对此,吕建中认为,应当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构建“国企搭台、民企唱戏”的共生格局,既盘活资源存量,又提升市场效率。
在具体路径上,吕建中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应联合出台专项政策,帮助一些管理好、发展前景好但暂时流动性不足的大中型民营文旅企业找好合作企业,深化国企、民企合作。发挥好国企综合实力强、市场信誉高、融资成本低的优势,以及民营文旅企业创新能力强、运营效率高、管理灵活高效的优势,形成耦合效应,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针对文旅产业链中的文化传承环节,吕建中特别呼吁重视非国有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登记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2247家,占全部博物馆比重超过32%。非国有博物馆不仅类别多样,机制灵活,并且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也重视办馆质量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与国有博物馆同等的文物保护与教育职能。但同时,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的难题。”
吕建中认为,若将等级以上(国家一、二、三级)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费用能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按评级给予1000万元至100万元支持,不仅能缓解燃眉之急,而且能激励社会力量投身文保事业。
“文旅产业不只是单一的经济增长点,而是文化自信的载体、城乡振兴的引擎。”吕建中总结道,唯有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形成合力,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与市场开放,才能将文旅产业真正打造为国民经济支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化动力。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06450号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