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产政策

“红色旅游+”,风展红旗如画

来源:大唐西市    发布时间:2019-07-02 15:41:36    阅读次数:

 

参观者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洪伟成 摄

 

参观者在南湖瞻仰红船王志杰 摄

 

江西宜春学生在井冈山下庄村举办篝火晚会体验红色研学之旅吴芸洁 摄

 

参观者瞻仰遵义红军墙

 

《延安保育院》剧照秦 毅 摄

 

 

观众排队参观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范海刚 摄

 

编者的话: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大红色旅游景区持续升温,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走进革命纪念地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凝聚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七一”前夕,本报记者分别走访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等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重大意义的革命纪念地,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的同时,深入挖掘这些地区近年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红色旅游,特别是随着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的生动实践和先进经验,讲述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伟大梦想的故事,以飨读者。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梦想从这里起航

本报记者   洪伟成

上海的初夏,万木葱茏,生机勃勃。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这座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在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中庄严肃穆。98年前,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成立中国共产党。

6月22日上午9点不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等候进馆的排队长龙已绵延数百米。有的导游在纪念馆外就开始对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介绍,还有参观者干脆在马路当中拉起党旗或横幅先拍照留念。

“今天是星期六,参观人数估计会达到8000。”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林晶晖告诉记者,“6月以来,纪念馆迎来客流高峰,最多一天进馆观众超过1.1万人。团体预约需提前两周,否则根本轮不到。”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观众有序进入约1000平方米的陈列展厅,一件件文物、图文展示形象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来自福建的赵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参观了纪念馆以后,更感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正是98年前在这里,一群胸怀远大理想和坚定信仰的年轻人,掀起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革命,才有了今天的一切成绩和进步。我们要时刻牢记光辉历史,永远不忘初心使命。”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来沪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自此,中共一大会址不断迎来参观热潮。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以打造“初心教育大课堂”为总目标,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打响了“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品牌。

记者了解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2018年共接待观众146.6万人次,全年举办“点亮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物史料图片展”“日出东方——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图片展”“中央苏区廉政史迹陈列展”等7个专题展览;今年推出情景党课3.0版“初心与使命”,新增根据馆藏文物改编的“王根英的书包”等内容,还与UME新天地影院合作打造了电影党课“建党伟业”,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内涵。

为更好地服务红色旅游、弘扬革命传统,2018年,上海有关部门专门推出了“上海红色文化地图”,以党史研究为依据,结合实地核查,最终汇聚全市387处红色文化资源。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告诉记者:“当前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故事,阐释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经过这些年持续不断地深入挖掘和整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展陈内容更加充实,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一些初次参观的年轻人纷纷感言:想不到红色文化也这样引人入胜。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同样吸引着海外观众的视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外国观众每年超过1万人次,团队超过100批次。

为迎接持续升温的红色旅游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最近又推出10项服务措施,进一步优化观众的参观体验,包括增加定时讲解、增设预约通道、延伸服务阵地等,同时设置宣誓区,聘请领誓人,配备专职红色“司仪”,并规范宣誓礼仪,开发新媒体课程。

为了更好地满足各地参观者的需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模式。记者看到,人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按指纹,取二维码,手机扫码,一个网上纪念馆就在自己手机上出现了。与此同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还充分挖掘馆藏文物的潜在价值,探索红色文创产品研发推广,开发实用有趣而又具有历史内涵、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创产品。

董必武1956年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驻足流连,抚今思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共一大会址这一中国共产党人梦想起航的地方,必将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开启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红船精神深入人心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继宏

声声誓词响彻南湖,滚滚红浪涌向红船。6月22日,浙江嘉兴南湖景区气清景明,游人如织。胸佩闪亮党徽、手捧鲜红党旗、头戴红色盖帽的各地参观者让景区变成红色的海洋。

南湖景区停车收费管理员马君辉告诉记者,这几天,来景区参观红船的人越来越多。当天下午1时许,记者看到,景区入口处等待瞻仰红船的参观队伍足足排了1公里长。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宣誓墙下、红船船头,党员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游人驻足停步深受感染……此情此景,让人心潮澎湃。

今年以来,南湖景区围绕红色教育培训、青少年研学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南湖初心体验之旅”“心系红船重走一大路——南湖党性教育培训”“红船寄情少年初心——南湖红色研学之旅”“烟雨楼前红色记忆——南湖红色文创之旅”四大红色旅游产品,受到参观者欢迎。

“沿着红色足迹旅游,在欣赏南湖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革命事业的不易。”对于嘉陵—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党支部的19名党员来说,嘉兴南湖之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红船初心,就是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初心和使命的地方,‘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实践中的精神反映,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小章同学说,“看到红船,就想到我们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就想到了初心的可贵和精神的永恒。”

力量,在红船旁凝聚;行动,为党旗添彩。98年前,中国共产党带着“为何而出发、往哪里去”的初心和使命之问从南湖起航。今天,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如何让奋进的步伐更加有力?如何让前进的信心更加坚定?一场场主题党课在红船开讲。

作为“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南湖景区精心组织策划“瞻仰一次红船、听一堂党课、观一次专题片、看一次展览、学一次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的“六个一”活动,既增加了旅游线路内容搭配的灵活性、丰富性,也提升了参观者的体验感、参与度。

据了解,2018年,南湖景区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5%。此外,景区推出的“首创之旅”“奋斗之旅”“奉献之旅”的“红船精神”三大主题旅游线路,更是让嘉兴红色旅游产品在时间、空间、内涵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南湖景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前来嘉兴南湖瞻仰红船的参观者与往年同期相比增加好几倍。

唯有不忘初心,才能勇往直前。在位于南湖会景园广场西侧的文创店里,记者看到,一群人正围着营业员购买红船模型。一名营业员介绍,红船模型是店里最畅销的文创产品,价格不高,造型精美,很受欢迎。来自福建的参观者李光华说:“作为一名党员,红船就是我们心中的灯塔,红船精神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红船模型买回去一方面做个纪念,一方面可以时刻激励和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初心,更不能忘记使命。”

前不久,来自全国175所高校的550多名优秀学子齐聚嘉兴南湖之畔,共同开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带着“红船精神”的火种,他们将奔赴革命老区,深入广大乡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革命精神启迪未来。只有重温那些光荣岁月,亲眼目睹那些实物,亲耳听到那些革命故事,才能真切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参观者吴女士感慨地说。

创建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漫山“杜鹃红”

本报驻江西记者    柯中华    通讯员   邹   婷

6月的江西井冈山,竹茂林丰,翠影万竿。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8个红色大字在巍峨山中格外醒目,吸引大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在这片红色圣地上探访革命遗迹、追忆峥嵘岁月,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在青山绿水间摘下“贫困帽”,走上致富路。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有一支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百人团“娘子军”十分引人注目,她们头戴红军帽、身着红军服、肩挎红军包,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大厅向烈士英灵敬献花圈,表达哀思。带队导游张大姐是井冈山人,十几年前,她离开家乡来到湖北干起了旅行社工作。“这支红色培训队伍的学员来自湖北宜昌旗袍艺术协会,都是第一次来井冈山,对这里的红色革命文化很感兴趣。”长期对接江西旅游的张大姐已经记不起是第几次来井冈山,在她看来,集培训、体验于一体的“井冈山模式”已经越来越热,成了全国红色培训领域知名品牌。

据统计,2018年,井冈山参观人次达1839.08万,同比增长6.15%;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7.92%,其中培训总量达52.28万人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红色培训团队多来自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等周边省份。“红色培训的时间一般为3至15天,时间较长,能带动当地消费。”井冈山红色培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俊说。目前,井冈山200多家红色培训机构与21个乡镇场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计划推出积分制度,让更多人端起“红培碗”,共享红色旅游发展福利。

茨坪镇下庄村就是一个受益者。记者采访时正赶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在这里研学,举办篝火晚会。

“我们经常接待来研学的孩子,一人一天65元的住宿标准,一个月下来能有一两千元的纯收益。”经营农家乐的当地村民黄书平说,“今年上半年比去年整年的接待量还多,人越多,收入越多。”

像这样的农家乐在下庄村有45户,据统计,2018年,下庄村共接待参观者1.3万人次,给全村带来收入近60万元;2019年至今,已接待参观者近1.6万人次,全村收入达70万元,远远超过去年整年。

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在家能就业,全民干旅游”的行列,遍地开花的农家乐宛如4月里漫山盛开的杜鹃,已逐渐成为井冈山上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农家乐,井冈山通过合作社分红等模式带动村民致富。“合作社给吸收入股的33户蓝卡户每户发了760元的分红,比政府要求的还多了260元。”下庄村黄桃种植合作社法人代表王小明谈及去年的分红情况自豪满满。

对老区人民来说,“蓝卡户”这个词并不陌生。2015年,井冈山市通过精准识别,依照贫困程度把贫困户分为红卡户(特困户)、蓝卡户(困难户)和黄卡户(一般困难户),并建档立卡,因户施策。其中蓝卡户数量占比多,扶持力度相对小。为了帮助蓝卡户,当地政府对合作社200余亩的黄桃提供每亩1000元的扶持资金,无偿扶持入股的蓝卡户5年,每年视收益分红,保底500元。“去年,黄桃产量8万多斤,带来38万多元的收入。今年,黄桃产量预计能达到10万斤以上,蓝卡户分红能达到800元左右。”王小明说。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井冈山依托红色旅游走出的这条脱贫攻坚新路子,为全国各地尤其是革命老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益启示。如今的井冈山红得纯粹、绿得醉人,未来井冈山的人气将越来越旺,日子会越过越甜,这一点老区人民充满无限憧憬。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

董金黄    刘   景

酷暑时节,凉爽的气候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多彩贵州迎来一年中的旅游旺季,遵义红色旅游持续发力。近段时间,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等地人气火爆,除了常规的旅游团和游客,还有组团来进行红色教育的团队和组织……人们纷至沓来,彰显了遵义红色旅游的独特魅力。

遵义是红色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鲁班场战斗指挥所等遍布遵义大大小小的战斗遗址、纪念馆,无不述说着遵义的红色故事。

近年来,遵义市以红色遗迹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通过大力发掘红色旅游大市场、创建红色旅游品牌、做强红色旅游产品、强化红色旅游管理等举措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围绕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苟坝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形成了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品牌,擦亮红色圣地名片。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遵义市围绕长征文化打造红色旅游重点项目30余个,已完成投资40亿元;重点打造了娄山关红色旅游区、1964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同时积极推进遵义苟坝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1935红色旅游综合体等一大批红色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使红色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

遵义市文体旅游局党组成员刘德介绍,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遵义不断加强对内对外合作,成功举办了“不忘初心途·重走长征路——长征主题红色旅游线路合作推广仪式”“中俄合作·遵义·红色旅游国际对话”“四渡赤水国际纪念日活动”等系列活动;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开展线上旅游营销,以及五大革命圣地、渝川黔“金三角”合作营销等方式,发展遵义旅游大市场,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呈井喷之势。此外,遵义大力推动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工业、农业、林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如苟坝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把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地方手工艺、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打造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实现红色旅游与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地方民风民俗的有机统一,成为红色旅游的热点和亮点。

“我已经来遵义多次,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不管是对革命先烈的敬仰,还是遵义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特别是对旅游服务方面的变化深有感触,比如现在的讲解就比前几年更能深入人心。”来自山东的参观者李女士说。

据了解,遵义市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遵义时提出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的目标,通过组织专家深挖红色经典故事,编写富有时代特色的《遵义市红色旅游导游词》,充分发挥讲解员的特长,让革命故事更加吸引参观者。四渡赤水纪念馆在讲解过程中设计穿插《赤水河船歌》《我打草鞋送红军》《红歌联唱》等诗朗诵、快板、小合唱等表演环节;女红军纪念馆推出原创节目《最美丽的女人》情景剧等,增强了参观的互动性、观赏性、体验性。

遵义市文体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遵义市红色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已经连续3年实现35%以上的增长,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8年,遵义市全年红色旅游接待4501万人次,同比增长28.04%;实现旅游经济收入297.33亿元,同比增长26.9%。

中国革命的总后方

宝塔山、延河水共同见证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这是一群经受过风雨的孩子,他们比任何人都应该得到阳光。我愿意用全部的生命去呵护他们……”日前,面对观众,大型原创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中院长的扮演者刘珍,满含热泪讲述了发生在1935年至1948年延安保育院的动人故事。作为一部以保育儿童的真实故事为题材的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已成为延安红色文化的新名片,不断开拓着延安红色旅游市场。

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延安精神得以培育。习近平同志等2.8万名北京知青在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这块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革命文化遗址445处,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红色资源总量的72%。

为了更好地保存革命印记、传承革命文化,近年来,延安市通过与大型文旅企业合作,以“身临其境”的红色文化呈现方式,让广大参观者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

钟鼓楼曾是上世纪30年代延安城内最高的建筑,见证了中央红军到达延安的峥嵘岁月,然而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在详细参考史料后,钟鼓楼在由延安市政府与陕西旅游集团合作建设的“圣地河谷·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重建。在这里,3D楼体灯光秀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创新性运用,将红色精神、黄土民俗与时尚休闲业态相结合,让延安红色旅游的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延安市先后实施了六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十大景区内部文化提升和外部环境整治工程、26个重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和旧城改造计划,共同为革命旧址保护、红色记忆追溯等贡献着力量。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不仅保留了众多革命遗址,还有更多值得挖掘的革命故事。在延安,红色旅游不再是“老照片+老房子”的静态参观,越来越多的常态化演出项目为广大参观者提供了穿越回革命岁月的“时光长廊”。

“自2013年6月开始常态化驻场演出以来,《延安保育院》累计演出2700余场,接待党员干部和群众、红色研学群体170万人次。”陕西旅游集团延安唐乐宫市场部经理黑乐乐表示,除持续打磨提升作品,通过科技手段还原历史场景让演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外,今后还将围绕“延安保育院”这一核心IP,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红色基因。

近年来,坚持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延安“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初步构筑起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6343.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0.7亿元;2019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255.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2亿元。

“我奶奶的父母就是红军,我是听着奶奶讲革命故事长大的。希望我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说这话的陕西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资深导游杨亭,已经从事导游工作8年,他主要负责入境华人的接待讲解工作。“做好导游工作,特别是红色景点的讲解工作,一定要关注细节,细节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传递延安精神。”杨亭说,比如《三十里铺》乍听是一首关于“四妹子”和“三哥哥”爱情故事的陕北民歌,但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妻送夫,娘送子,妹妹送情郎上前线”的场景,这些能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也是导游需要加强学习和积累的地方。

“在舞台上,我不仅是一个演员,更应该担当起追溯革命记忆、传承红色根脉的职责。”3年内参加《延安保育院》500多场演出的刘珍说,她要借助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的大平台,做弘扬革命精神、传递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在推动红色文化基因扎根民众的同时,要遵循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特殊规律,积极营造舆论氛围。”陕西旅游集团总经理任公正表示,要创新红色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培育红色文化精品项目,打造红色文化亮丽名片,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号召力。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牢记使命,“赶考”在路上

本报驻河北记者   李秋云   通讯员   范海刚

“来,大伙儿一会儿换上准备好的军装,准备照相。”6月22日上午10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景区的人数明显增多,为了能穿着军装在西柏坡纪念馆前留念,参观者不得不排队,等待上一拨儿拍完。

骄阳似火,大家的热情也被点燃了。五大书记铜铸像、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西柏坡纪念碑等景点都成为热门打卡点。回顾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教育,“七一”来临,红色旅游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据介绍,6月以来,前来西柏坡的参观者日均近3万人次。

河北省平山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西柏坡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宝藏。党中央在这里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绘制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进京赶考”。

“红色是西柏坡的根脉,也是平山县的根脉,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才能做好发展的文章。”平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龙介绍,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持续升温,西柏坡人积极发挥“赶考精神”,着力讲好红色故事。

“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张桌子、四间平房,这就是指挥三大战役的全部‘装备’。”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讲解员许曼用“一二三四”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在西柏坡,红色讲解员是这里的“百灵鸟”,也是引导参观者重温红色历史的第一扇窗口。除了在当地讲述西柏坡的红色故事外,“百灵鸟”们还组建宣讲艺术团,采用讲、唱、舞、小品等艺术形式,奔波各地宣传西柏坡精神,并入选2018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

参观者用大半天的时间参观学习以后,能够吸引他们继续留下来的项目内容不多,这也是制约西柏坡红色文化业态发展的瓶颈,引起了河北省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西柏坡在如此优越的客源条件下,红色文化业态发展大有可为。

2018年,西柏坡红秀剧场项目在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正式开工。西柏坡红秀剧场项目集文化旅游、拓展训练、红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以红色文化实景演出、爱国主义教育及相关配套设施为主要内容。建成后,西柏坡将再添一张旅游新名片。届时,《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等大型实景演出将在这里上演,参观者可以全方位体验西柏坡的红色文化。

为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紧跟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2017年,河北省红色旅游协会成立大会在西柏坡召开。2018年,河北平山和上海黄浦、江西吉安、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等地旅游主管部门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同签署《中国红色旅游城市合作协议》,联合打响红色旅游融合新品牌,将红色旅游新线路推向市场。

“在跨景区、跨地域合作的大背景下,西柏坡还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结合起来,打造‘红+绿’旅游产品。”西柏坡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漂亮的游客驿站、经过绿化的骑行道,外加配套的旅游厕所,全长75公里的西柏坡环湖路,一路湖光山色,一路风景如画。环湖路把西柏坡、岗南、温塘3个核心片区,以及一批旅游新业态和公共服务项目串珠成链、串链成片,实现了西柏坡红色旅游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新跨越。

“现在路平了,景美了,在山水之间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精神洗礼,别有一番风味。”到过西柏坡多次的北京市民刘先生表示。

近两年,西柏坡红色旅游带来的变化,不仅外界感受到了,本地乡亲们也从中受益。走进西柏坡,平坦宽阔的马路延伸向远方,白墙灰瓦的农房整洁漂亮。开农家乐、卖纪念品、当导游……如今,西柏坡村民年均收入已超万元。

2018年,平山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西柏坡镇的5个贫困村摘掉了“贫困帽”。“脱贫是对老区革命先辈们最好的告慰,我们将以脱贫摘帽为新的起点,发挥西柏坡的‘赶考精神’,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平山县西柏坡镇党委书记陈东亮表示。

友情链接: 中国文明网|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06450号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在线留言

86-29-88361111